2025-04-11
人工智能•走进腾讯
Technology
Transfer _
4月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处、普陀区科委共同指导,华东师大科技园、腾讯云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走进腾讯’华东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要素对接会”在腾讯滨江大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作为华东师大科技园“要素对接会”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旨在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机制,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与腾讯云的产业资源,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活动邀请普陀区教育局、数据局、普陀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创新创业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多个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共同对华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多方会诊和深入研讨。
多方联合,共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Technology Transfer

与会人员合影
在参观环节中,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腾讯华东总部展厅,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和交互体验等多种形式,系统了解了腾讯公司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云计算展区重点展示了腾讯云在智慧政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展区突出呈现了AI医疗影像、智能客服等核心技术在教育、医疗行业的应用场景;嘉宾们还亲自体验了无人驾驶飞机、腾讯裸眼3D视频等互动项目,对腾讯公司的众多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华东师大科技园副总经理于超发言
在主题分享环节,华东师大科技园副总经理于超对华东师大科技园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向与会者着重汇报了华东师大科技园智能教育产业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工作进展。华东师大科技园作为高校产教融合枢纽平台,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园区企业孵化为工作核心,通过“六项能力”建设及“三库✕三网✕三平台”体系积极整合资源,通过信任机制、凝聚机制、疏通机制、协作机制等四种机制进行主体间赋能,实现以需求为核心,将学术需求牵引校内资源,以产品需求带动企业活力,以综合需求凝聚各方力量,将技术转化与生态培育,助力人工智能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
智能教育产业创新联合体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搭建产学研平台,以联合实验室、专家委员会等机制推动“企业出题、师生共创”,促进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对接。联合体通过“四极联动”及平台赋能、协作等机制,实现技术转化与生态培育,助力教育科技高质量发展。

腾讯云高等教育行业架构师乔茹烽发言
腾讯云教育行业架构师乔茹烽重点介绍了腾讯云在教育领域的三大核心能力,一是依托腾讯云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高性能算力服务及一站式AI开发平台,支持教学实训与科研创新;二是通过混元大模型、AI知识引擎等技术赋能教育行业,覆盖AI课程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及科研场景;三是深化产教融合,联合高校开展“新工科”实践,以“腾讯开悟平台”推动多智能体研究,并通过赛事、课程共建培养AI人才,目前已与华东师大、上海交大等千所高校达成合作,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协同。
项目路演,展现前沿创新成果
Technology Transfer

鲁力立团队“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项目
在项目路演环节,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三个项目团队依次展示了其创新成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突破,体现了学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通过跨学院学科协作,推动教育元宇宙、智慧医疗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赋能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第一个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鲁力立团队的“教育元宇宙未来课堂”项目。该项目团队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融合CAVE、MR、全息交互等技术,构建标准化“未来教室+课堂”体系,解决传统教育技术割裂、成本高、个性化不足等问题。通过小型接入舱、中型空间站、大型实验室三类虚实融合空间,打破物理限制,实现多模态沉浸教学。配套开发IP化数字课程,覆盖学科教育、红色文化等场景,促进教育公平与协作学习。

王伟团队“AI大模型全息供应链图谱与决策智能体”项目
第二个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伟团队的“AI大模型全息供应链图谱与决策智能体”项目。该项目团队运用AI大模型构建供应链风险预判系统,通过可视化图谱与决策智能体实现自动化风险预警和策略生成。项目助力供应链安全可控与效率升级,推动国产技术自主化进程,为产业链数字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任爱夫团队“新医疗支付时代机会与战略”项目
第三个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任爱夫团队的“新医疗支付时代机会与战略”项目。该项目团队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推出"风险雷达"系统,实现主任医师级慢病早筛能力,同步开发智能文档工具减轻医疗文书负担。项目通过医保支付智能化服务,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普惠化转型,赋能医疗体系降本增效。
多方聚力,科技成果转化新蓝图
Technology Transfer
在要素对接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处表示,学校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强化与科技园、腾讯云的协调联动,加速人工智能创新链与基础教育产业链深度融合。普陀区科委表示,人工智能是普陀区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之一,此次校企合作充分体现了“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企业引领”的协同创新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普陀区教育局表示智能教育是区域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核心抓手,未来将推动校企共建智慧校园示范场景,促进教育技术与课堂实践的深度融合。普陀区数据局表示,将开放公共数据资源并搭建技术验证平台,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算力支撑和场景赋能,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闭环。
展望未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Technology Transfer
此次“‘人工智能·走进腾讯’华东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对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华东师大科技园与腾讯云在校地企协同创新、人工智能生态共建上迈出关键一步。活动通过技术展示、项目路演与多方研讨等多种形式,集中呈现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智能教育、AI大模型、智慧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凸显了高校科研实力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耦合。同时,华东师大科技园“智能教育产业创新联合体”项目的推进,将为“教育+AI”的产学研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合作范式。普陀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不仅加速了国产技术自主化进程,更通过数据资源开放、政策机制优化,构建起“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转化”的全链条生态。
未来,华东师大科技园将持续深化与腾讯云等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一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化、数字教学智能化,完善技术验证与商业化路径;另一方面,通过赛事共建、课程开发、创新人才培养等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产教融合标杆案例。华东师范大学还将深化教育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构建“AI+教育”原创技术策源地,普陀区政府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智能教育产业集群发展,共同打造智能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 | 李翰钦
审核 | 向盛斌